谨防“开门红”保险销售误导

发布时间: 2018-12-17 16:54:25

每年保险公司迎战“开门红”之时,产品宣传和推广力度都比较大。虽然从上到下监管力度不断加大,但仍不乏铤而走险的,销售误导如影随形——

据以往保险公司公布数据显示,每年“开门红”所带来的保费收入,几乎占到全年保费收入的三分之一。为实现“开门红”好业绩,保险公司都会在岁末年初加大宣传力度,主推一些保险产品。而对于一线销售人员,“开门红”是业绩和奖金的双重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加之个别消费者不重视“双录”等一些保险购买细节,致使事后发现保险合同约定与销售人员承诺不符。在此,本报编辑部提醒广大保险消费者,选购“开门红”保险产品,要睁大眼睛,严防风险。

岁末保险市场缘何较往年平淡?

往年从10月份起,各大保险机构和业务员就已经开始备战来年“开门红”,然而今年却有些例外。除了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平人寿等大型保险公司陆续在10月底推出“开门红”产品外,不少中小型保险公司依然处于待定阶段。业内人士透露,由于监管越来越严格,各险企对于开门红产品愈发谨慎。

一位市民告诉记者,她有很多在保险公司工作的朋友,往年这个时候,微信朋友圈早已被“开门红”产品刷屏,然而今年却寥寥无几,这让她感到有些意外。

记者走访多家保险公司发现,部分险企对于备战2019年“开门红”并没有达到往年的热情和激进程度,“开门红”新品政策迟迟没有敲定。业内人士分析,这或许与监管机构不断对保险市场“亮剑”有着密切的关系。

今年5月,银保监会下发《关于组织开展人身保险产品专项核查清理工作的通知》,全面规范人身保险产品开发设计行为,8月,银保监会又下发《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保险服务的通知》,要求保险机构改进保险理赔服务,严格规范保险销售行为,不得夸大产品功能,不得虚假承诺,不得诱导误导消费者。一系列监管政策的推出与落实,足见银保监会整治人身险市场乱象的决心。据分析,未来的监管方向还会更严、更实。

销售背后的四大误导行为你中招了吗?

虽然“开门红”似乎迟了些,但最近很多朋友发现,接到保险公司的电话多了,不是被邀请参加茶话会,就是邀请去听讲座论坛、享受主题沙龙,当然最终目的都是推销保险产品。徐女士就是一位保险推销活动的被动参与者。近日,保险公司营销员给她打电话表示公司年终回馈客户送奖品,并再三承诺只是送礼品,不需要花钱,不用填任何单子。结果,她被“套路”了。

为了避免让广大保险消费者在购买保险时“中招”,记者采访了多位保险从业人员,工作多年的他们为记者梳理了4大常见保险销售误导行为。

最常见的应该是电话销售。保险公司电销部门收集到客户资料后,致电给客户进行保险推销。大多数人在接到类似电话后的第一反应是直接挂掉电话,但一些上了年纪的人会继续听下去,有些“好说话”的人还会被夸大的保险责任、没有任何免赔、花多少赔多少等错误词语吸引,忽略了保险合同条款,被设计好的电销话术“拿下”,选择投保。

一些喜欢购买储蓄性质保险产品的消费者需要注意了,你们很有可能掉进了夸大收益的“坑”。保险公司“开门红”期间,一些公司会制作统一的宣传彩页和图表,谎称买了该产品后可以享受多高多高的收益,并可以在某一年开始,长期拿到收益。事实上,各家储蓄性质保险的收益几乎相差不大,也都不会在短期内有太高的收益。并且,往往这类产品需要长期缴费,中途也是不可以领取的,购买时一定要注意合同条款。

无论购买哪种人身保险产品,在投保时会根据设定的提问,要求投保人或被投保人填写目前的健康情况,一定要仔细看清楚,切不可盲目。有些销售员会误导客户全部选择“身体健康”,或者只是简单地问:近期有没有住过院,如果没有就选择“身体健康”。这对被保险人来说,具有非常大的风险。因为买保险的最关键并非在买,而是在“赔”,如果日后真发生了保险责任上的问题,却被告之当初未如实填写健康报告而被拒赔,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

有的保险销售人员为冲业绩,利用“开门红”炒作概念,以“即将停售”、“限时限量”、“产品打折”等概念向消费者推销产品,利用消费者在信息不对称、不透明情况下的盲从心理,诱导其冲动购买“开门红”产品。但《人身保险销售误导行为认定指引》有规定:“销售人员不得以产品即将停售为由进行误导宣传……”所以,要以保险公司官方渠道发布的为准。

根据需求合理安排保险保障

“过去,‘开门红’被过度营销,很多都失去了保险该有的功能和意义。”业内人士表示,应注重保障类产品的销售,而不能为了冲业绩只推理财型产品。

目前,“年金+万能账户”形式的“开门红”产品已不具备太多优势,相反以增额终身寿险为代表的保障类产品,在满足了保障功能的基础上,还可以作为财富传承。

那么,面对市面上众多保险公司和纷繁多样的保险产品,我们到底该注意什么呢?

在买保险产品前,我们应该储备一些保险的基本常识,因为保险是一种非常复杂的金融产品,可有不少人却简单地相信身边的业务员,闭着眼睛买保险。虽然每年花费上万元的保费,但连具体保什么都不知道。最后理赔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保险居然不能赔。因此,唯有多学习,才能明明白白买保险。同时,要选择正规的保险公司和靠谱的保险销售人员,可“货比三家”,谨防被骗。

选购保险后,要谨慎对待回访电话和犹豫期。保险公司的电话回访都是有录音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确认我们是否清楚自己购买了什么保险产品,看看业务员是否存在误导行为。如果有疑问,可及时向保险公司反映。另外,在犹豫期内发现产品并不适合自己,可以选择退保。很多保险产品都有10—20天的犹豫期,在犹豫期内退保没有任何损失。

业内人士提醒广大保险消费者,购买保险时,一定要仔细阅读保险条款,根据自身实际需求,合理安排保险保障。


关联链接

mqu.cn site.nu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