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支付结算环境建设亟待加强

发布时间: 2017-09-14 15:59:52

党中央加大了发展“三农”经济工作的力度,作为金融部门,应进一步转变观念,找准结合点,力促金融政策与农业和农村政策的科学对接与融合,着力完善县、乡、村结算体系,提高结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真正把支持“三农”发展的政策落到实处,使农业地区的人民群众得到实惠,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目前,农村支付结算环境存在诸多问题,应引起关注。

一是农村结算服务组织体系萎缩,服务功能弱化,与农村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 近几年来,随着城市金融的高速发展,国有商业银行“抓大放小”,商业银行分支机构通过撤并逐步淡出农村,农村具备支付结算功能的网点越来越少,一些偏远落后地区甚至出现了结算网点缺位现象。

二是农村地区支付结算渠道不畅,软、硬件设施不完善,与结算服务的时效性要求不相适应。首先,农村信用社跨系统结算需要通过结算中心与人民银行的大额支付系统连接后才能进行异地资金汇划,资金在途时间及风险点都会相应增加。其次,农村信用社各乡镇营业网点只设置一个营业窗口,个别乡镇农村信用社人员年龄偏大,电脑操作水平有限,遇到业务多时难免会“手忙脚乱”,严重影响了结算服务的时效性。再次,支付结算手段落后,支付结算工具单一,与农村结算需求多元化的现状不相适应。乡镇企业和农村个体经济快速发展,对支付工具的跨区域作用提出更高要求,迫切需要新的金融结算产品和结算工具,而当地农村金融机构提供的使用范围有限的支票和汇兑结算根本无法满足需求;农村流动人口和外出务工人员的大量增加也对支付结算工具的方便快捷、费用合理提出更高要求,而目前的结算工具产品老化,效率不高,已难以满足需求。

三是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基层金融机构的中间业务服务提出更高要求。大部分农村金融机构仅以代理财税款项的经收、教师工资的代发等为主,而对于通讯、水电费用的代收等县以下机构则均不能办理,难以很好地适应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和居民个人居家生活需要。

四是信用环境不佳制约了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推广。当前部分农村地区社会信用环境还不完善,信用制度不健全,部分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观念淡薄,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仍一定程度存在,制约了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推广和使用。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完善农村支付结算体系。一是要加强宣传培训。人民银行要积极协调地方政府,并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强对支付结算业务的宣传,营造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推广的良好氛围。二是要强化金融服务手段。完善内部清算网络建设,促进乡镇网点提高系统内支付业务处理效率,切实改善农村地区用卡环境,推动农村地区非现金支付工具的应用。三是要整合网点布局。合理引导现有网点调整。尽量向经济区划设置过渡,使农村客户均能享受金融网点的支付结算服务;还可以鼓励农村金融组织创新,以解决农村金融服务缺位的问题。

关联链接

mqu.cn site.nu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