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潮中 个人信用贷平台何以独善其身

发布时间: 2018-12-13 17:45:13

在原银监会网贷暂行办法出台后,P2P拥有了正式的官方名称:个体网络借贷。在监管来看,个体包括自然人、企业法人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团体。从实践上,市场上主要存在两种类型的P2P平台:主打个人贷的平台,按照监管规定放贷限额为20万;主打企业贷的平台,按照监管规定放贷限额为100万。

本轮P2P退出潮中,一个值得引起重视的现象是:个人贷的平台整体表现的比企业贷平台稳健,诸如投之家、爱投资、草根投资、金联储等问题平台主打的都是企业贷;个人贷平台中,个人信用贷平台整体又比个人抵押贷平台整体稳健,诸如房抵贷平台抱财网、车抵贷平台爱钱帮先后出现逾期。

经济承压下,不要说中小微企业了,哪怕上市公司,今年上半年都出现了信用债密集违约。而部分P2P平台进行自融或关联交易也是半公开的秘密,供应链金融是一个很好的掩护。诸如上市公司等机构以不菲价格收购P2P,也是冲着P2P能给自己募来钱,融资交易结构设计中,往往打着供应链金融的旗号。由于业务实质是自融或关联交易,一旦供应链金融的核心企业出现兑付难题,那么整个上下游的还款能力基本就会丧失,导致一些企业贷平台在遭遇百万逾期后就不得不选择清盘的奇怪现象。这种违约事实的背后既有纯粹的小微金融信用风险加大,更有层出不穷的严重道德风险,小额分散的理念在部分主打企业贷的平台中没有得到有效地贯彻。

相比较而言,在本轮的退出潮中,个人信用贷平台的经营稳定性却有着不俗表现,让市场惊叹。为何在网贷市场的本轮动荡期,个人信用贷平台能够经受得住市场冲击呢?

二、个人信用贷何以独善其身

网络借贷本来就该主打个体信用贷。Lending Club、Zopa等国外P2P平台基本都是做的个人信用贷,这是因为个人信用贷业务基本可以做到纯线上运营,标准化程度高,可以有效杜绝人为的道德风险,控制单笔授信成本。而在推动个人抵押品、企业贷方面,海外平台尽管有所涉足,但进展很少。这是因为只要涉及到抵质押问题,很难完全的线上标准化处理,这就给人为道德风险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同时相关的人力成本、线下营业网点运营成本也会居高不下。

国内网络借贷早期平台更多以企业贷为主,这是因为这些平台大多还是借鉴的传统小贷的风控理念,风控大多依靠线下团队开展。随着线下数据的线上化转化以及线上本身数据的丰富,很多平台对于纯线上风控做了卓有成效的探索,资产类别也越来越聚焦在一些可以标准化的资产上,个人信用贷无疑成为最佳选择。这些个人信用贷平台在构建了智能金融系统、采集各类数据等方面投入一直不遗余力,其业务理念多多少少有些淡马锡信贷工厂模式的影子。在信贷工厂模式下,放贷机构对不同产品的信贷作业过程就好像工厂的“流水线”,从前期接触客户开始,到授信的调查、审查、审批,贷款的发放,贷后维护、管理以及贷款的回收等工作,均采取流水线作业、标准化管理。

对于这些个人信用贷平台而言,人工智能最终成功嵌入信贷流程各个环节,能够显著提升信贷效率,降低信贷成本,并有效减少人为的操作空间。其中智能风控的核心在于如何通过多渠道采集获取数据,在做好反欺诈的基础上,对于个人未来收入流做出有效全面的分析,实现对于个人还款能力的有效预测,基于自身不断迭代优化的模型给予个人借款人量化评估信用分,依据中后台整体策略判断和调整控制信贷额度,控制借款人的信贷风险。

此外,在监管要求P2P借贷小额分散以及平台去自担保的政策指引下,个人信用贷也更加切合平台的合规诉求。个人信用贷大多为几千元、几万元的借贷,信贷资产天然具备小额分散的特点,单个项目违约的冲击不大,便于投资人通过分散投资平滑项目违约风险。一些信用贷的平台也更容易通过智能金融的匹配促使多个投资人就多个信用贷债权项目的投资实现风险自行分担机制,从而使得平台去担保化,平台不用承担流动性风险;此外由于违约率相对容易预测,一些财险机构也更倾向于针对个人信用贷的保险产品,个人信用贷平台的外部增信创新方式更为丰富、增信手段更加有效。

三、P2P由企业贷、个体抵押贷向个体信用贷的转型

早些年以企业贷见长的有利网、积木盒子等平台,基本都已经转型为个人贷平台。目前美国上市的国内互金机构中,包括宜人贷、乐信、拍拍贷、趣店、和信贷、信而富等平台基本为个人信用贷平台,也充分体现了国际资本市场对于个人信用贷平台的认可。

上市互金机构中,和信贷是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转型企业。他家的产品最初主要由抵押贷款和信用贷款组成。数据显示,在2015年时,抵押贷款占比高达98.1%,而在2016年和信贷计划上市时,开始全力转型消费信贷类资产,到2017财年末,抵押贷占比下降到0.8%。2018财年第三季度(2017自然年第四季度)的财报显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前三个月内,和信贷已经不再有新增抵押类贷款项目,彻底转型消费信贷类资产。

对于转型的平台而言,或多或少会存在转型的阵痛。在和信贷转型中,逾期率数据上,2016财年(截止2016年3月31日)到2017财年(截止2017年3月31日)出现了30-59日、60-89日逾期率的激增,可以视为转型的阵痛;而在2017财年(截止2017年3月31日)到2018财年(截止2018年3月31日)则成功实现了15-29、30-59、60-89日逾期率数据的显著下降,可以视为转型的成功。

之所以能够成功转型,主要归功于和信贷在其智能风控系统上的不断优化。我们说过,相比较企业贷、个人抵押贷而言,个人信用贷基本可以实现完全的线上化运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切合互联网技术至上的理念,同时实现金融风险防控至上的目的。在今年8月初和信贷发布的“和芯”体系,覆盖资产获取、风险定价、贷后管理、风险转移四大环节,反映主流个人信用贷平台在智能金融应用方面超脱了最初的风险控制,将其应用外延到信贷业务的全流程。

对于个人信用贷平台而言,自身能够发力的是基于数据不断做好模型的调控,将更多的业务流程数字化、智能化。个人信用贷在这几年迎来井喷,大量抵押贷平台向其转型,还有外部因素的影响,一个重要支撑在于个人信用贷市场数据可获得性提升以及相应基础设施建设的改善。

然而,对于个人信用贷市场而言,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很多问题仍有待解决,例如多头借贷问题。几乎所有模型基本在违约概率时都用的对数正态分布假设,但在借款人重复多头借贷的情况下,违约的发生概率不再符合对数正态分布;由于网络借贷征信数据并未接入央行征信,多头负债严重且实际情况很难为企业自身获取,风控模型设定方面可能存在较大偏差。此外退出潮中,当下个人信用贷借款人的主要信用风险并不体现在还款能力方面,而是还款意愿方面,在网贷行业并不平静的当下,如何有效惩戒恶意逃废债的借款人,也是各家个人信用贷平台关注的重心。


关联链接

mqu.cn site.nuo.cn